永豐餘近百年來,始終堅持在循環經濟的路上。而循環經濟的價值在於資源的永續利用、生生不息。我們所使用的原料如木片、漿板、回收紙等均屬可再生及回收再利用物料,並選用大量的FSC認證原料 ,保證源頭為合法、經嚴密計劃控管之經濟林。這些森林材料由木業加工成家具等產品後,邊角餘料等部分再經回收製成木漿造紙。紙製品又經由下游的加工、使用後,透過回收體系不斷地回到製程,如此將其生命週期不斷延長,減少自然資源的耗用,更能延續紙的固碳價值。
為確保永續的消費與生產模式,對原物料的要求關係著公司是否能以永續循環的方式持續營運與獲利。永豐餘積極在原物料、廠內設施及辦公用品等項目,優先購買具環保標章、節能標章和FSC 國際認證的綠色產品。2024年永豐餘資材採購之原物料,取得FSC/PEFC驗證比例達98% 。我們的原物料採購,主要依循各事業群對回收纖維和國際驗證原料使用,及生產綠色產品之承諾,或來自客戶/消費者之要求等,並執行風險控管。
森林管理驗證
永豐餘旗下林漿紙事業群,在兩岸植林約四萬公頃,發展永續林業,並取得FSC驗證,已通過驗證之森林面積佔63%。我們目前尚未規劃與小型林地所有者/木材供應商合作,以協助其取得PEFC/FSC驗證。
永豐餘原物料使用概況(單位:除特別標記以外皆為公噸)
單位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原木漿/片
公噸
1,020,528
873,318
931,722
692,419
1,271,755
回收紙
公噸
1,770,258
1,619,910
1,694,005
1,460,045
1,646,731
紙器用原紙
公噸
899,278
982,192
1,167,928
814,984
930,807
合計
公噸
3,690,064
3,475,420
3,793,655
2,967,448
3,849,293
響應全球減碳淨零趨勢,永豐餘溫室氣體排放管理目標針對範疇一及二,訂定短、中、長程目標,在朝向低碳能源轉型的路上,逐步實現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
永豐餘溫室氣體減量策略
分為「能源結構」、「製程優化」、「轉型研發」3大軸線,「能源結構」以替代燃料「代煤」為核心,提高替代燃料比例、綠電開發以回應國內外脫煤倡議與能源轉型,朝向生產成長與碳排脫鉤的模式前進。「製程優化」持續導入ISO 50001,透過設備改造、系統節能、餘熱回收等措施,除減少能源耗用外,並部署再生能源與儲能設施強化供電穩定。「轉型研發」透過自行開發之碳管理平台,數位化即時監控各工廠碳排放數據,兼顧營運成本及環境保護,並在全球減塑與自然為本理念的趨勢下持續轉型研發,發展材料創新與碳市場參與。
溫室氣體減量路徑
由於環境部將於2025年徵收碳費,永豐餘台灣地區旗下6家應繳納碳費對象之2024年溫室氣體排放量,占台灣溫室氣體總排放量(138.9萬噸二氧化碳當量)約97%,均依規定提送2025年至2030年間自主減量計畫。提案的減碳措施包含:
轉換低碳燃料:如改造鍋爐及汽機提高低碳及生質燃料混燒比例。
提升能源效率:如設備汰舊換新、改造真空泵、蒸汽冷凝水系統及導入智慧節能系統。
使用再生能源:於廠區設置太陽能發電設施。
製程改善:空壓系統改善、紙機設備改善及更換蒸汽控制系統。
依據碳費徵收對象溫室氣體減量指定目標_公告附表一,基準年為2021年,調整溫室氣體減量路徑,重新訂定基準年。減量路徑參考各廠自主減量計畫目標年承諾值的總和,訂定短程目標為2030年較2021年基準年減量16%,中程目標2040年較基準年減量50%,長程2050年與國家淨零目標切齊。
溫室氣體排放趨勢及減量措施
永豐餘的溫室氣體排放邊界設定依營運控制權法,三大事業群所有生產據點依循ISO 14064-1、GHG Protocol或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造紙行業核算指南》,每年盤查排放量,計算的溫室氣體種類包含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亞氮、氫氟碳化物、全氟碳化物、六氟化硫、三氟化氮等。大型生產據點中,台灣的盤查委由獨立第三方查證機構執行查證,大陸則是由當地政府指定機構核發溫盤報告之後,並登錄主管機關網站公開揭露。依金管會規範,母公司永豐餘投控於2023年導入盤查及查證,並於2025年完成所有合併報表子公司之首年度盤查。
2024年三事業群溫室氣體總排放量較2021年減7.6%,其中範疇一排放量較2023年下降3%,主要減量措施包括鍋爐燃料由重油改用為較低碳排放的天然氣、提升替代燃料及生質能燃料的使用比例、減少煤炭用量,以及新紙機投產提升能源效率,降低單位產品能源消耗;範疇二排放量較2023年下降9.3%,電力排碳係數調降有部分貢獻外,主因仍為能源效率提升導致外購電量減少。
永豐餘溫室氣體排放量(單位:公噸二氧化碳當量)
單位:公噸二氧化碳當量
2021
2022
2023
2024
範疇一
2,204,727
1,971,683
2,128,176
2,064,887
範疇二
369,564
429,658
366,429
332,245
合計
2,574,291
2,401,341
2,494,605
2,379,132
數據覆蓋率
97.1%
100%
100%
100%
*資料範疇:「本報告書包含之實體」中所有生產據點和母公司永豐餘投控。 *範疇二的區域別排放量與市場別排放量相同。 *排放量計算說明: -方法學:主要依ISO14064-1、GHG Protocol規範,惟揚州廠和鼎豐紙業係依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造紙行業核算指南》規範。 -範疇:統一揭露範疇一和範疇二,其中揚州廠和鼎豐紙業依《造紙行業核算指南》,計算化石燃料燃燒、過程、廢水處理、淨購入電力、淨購入熱力等五項排放量,前三項納入範疇一統計,後兩項納入範疇二。 -GWP值:台灣廠區採IPCC AR5,其中投控(母公司)和台灣紙器廠則採IPCC AR6;大陸廠區採IPCC AR6或《造紙行業核算指南》;越南廠區採IPCC AR6。
其中,台灣溫室氣體總排放量為138.9萬公噸二氧化碳當量,已較2021年減16.7%,較前一年減7.4%。台灣範疇一排放量約113.6萬公噸二氧化碳當量,佔總排放量逾八成(82%),主要來自林漿紙事業群及工紙紙器。2024年因使用替代燃料及生質能源,範疇一排放量較2021年減16.9%;生質排放量為69.4萬公噸二氧化碳當量,較前一年減0.63%。 (更多相關數據詳永續報告書溫室氣體管理章節。)
永豐餘主要產品溫室氣體排放密度(單位:公噸二氧化碳當量/公噸產品)
產品別
2021
2022
2023
2024
紙漿
0.57
0.64
0.81
0.81
華紙紙品
1.36
1.27
1.05
1.20
家庭用紙
1.29
1.18
1.17
1.06
工業用紙
0.99
0.93
0.90
0.82
紙板紙箱
0.10
0.10
0.09
0.10
* 資料範疇包含三大事業群(林漿紙事業群、消費品事業群、工紙紙器事業群)所有於台灣、越南、大陸的35處生產據點。
策略及目標
永豐餘積極響應新北、桃園、台中、高雄等城市推動無煤城市政策,以「代煤」為核心,發展多元綠色能源,逐步減少使用燃煤,期有效改善空氣品質並減緩氣候變遷衝擊,協助實現巴黎協定目標。據此,永豐餘規劃四大智慧能源管理策略,並訂下2030年持續各廠年度節電率1.5%的目標。(天下永續公民獎”1-1題用電減量”要求,能源內文保留原本的大型生產據點節電目標(基準年為前一年度),從1%改成1.5%;注意:前面目標績效review時不揭露此目標)
永豐餘能源管理策略
能源使用現況
2024年三事業群總能源投入量約3482萬GJ,較前一年減3.9%;再生能源投入量較前一年增4.8%,非再生能源投入量則較前一年減6.6%。 能源投入量扣除售出量後,總能源消耗量約3467萬GJ,較前一年減3.7%,其中煤炭減少約762,134 GJ,重油/燃料油減少約205,130 GJ、柴油減少約244,329 GJ。
三事業群總替代能源(生質能+替代燃料)投入比例約35%,其中各事業群生質能源占比最高可達44.9%。永豐餘的再生電力來源主要為自發之生質能,近兩年再生電力使用占比約10% (RE10)。
永豐餘主要產品能源密度
產品別
2021
2022
2023
2024
紙漿與華紙紙品
十億焦耳/公噸產品
25
25.7
20
20.94
家庭用紙
十億焦耳/公噸產品
12.5
13.11
12.60
12.74
工業用紙
十億焦耳公噸產品
10.93
10.74
10.96
9.74
紙箱紙板
十億焦耳/千平方米產品
0.87
1.01
1.22
0.93
* 資料範疇包含永續報告書-「本報告書包含之實體」 中林漿紙和工紙紙器事業群所有生產據 點,和消費品事業群台灣生產據點。
永豐餘無時無刻對水質進行縝密的監測、評估與分析,適量地換注清水進入系統以確保產品能符合客戶對於品質與安全的要求。在水資源的管理上,我們追溯上游、整體思考。秉持將水資源發揮最大價值的理念,除積極開發低耗水產品與節水技術之外,亦定期稽核盤點用水及水處理設備、加強水資源管理和循環再利用、使用回收水取代清水。永豐餘台灣區依照每年向經濟部水利署申報資料,台灣紙廠水重複利用率平均逾90% ,優於經濟部公告之紙業基準上限70%。此外,工紙紙器事業群揚州廠建置雨水回收系統,將雨水轉換成再生資源,促進水資源循環使用。2024年收集雨水回用的效益,可節省水量約190百萬公升。更多水相關資料詳永續報告書水資源管理章節。
而面對氣候變遷等極端情況,永豐餘各生產據點均依照 ISO14001 管理系統進行風險評估及機會因應,考量接受水體概況進行嚴加管理,自訂優於法規之自廠控制標準,並依當地政府所規定之行業標準規範排放。
永豐餘水資源概況
單位
2020
2021
2022
2023
取水量-自來水
百萬公升
44
77
134
133
取水量-地下水
百萬公升
32,841
32,122
30,875
30,587
a. 總取水
百萬公升
32,885
32,199
31,009
30,720
b. 總排水量
百萬公升
31,805
31,482
30,526
31,182
總耗水量 (a-b)
百萬公升
1,080
717
483
-462
*資料範疇包含「本報告書包含之實體」內台灣生產據點。 *總排水量包含放流水、排放至工業區汙水處理的排放水。 *各廠放流水標準訂定依據環境部公告<放流水標準>及各工業區自訂納管標準。
水資源風險分析
依TCFD管理機制,永豐餘參採世界資源研究所(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 WRI)所開發的Aqueduct水資源風險評估工具,評估水資源壓力區域的生產據點分佈。依樂觀(SSP1 RCP2.6)情境預測,到2030年水資源壓力處於極高壓(>80%)地區的生產據點共計有7處,位於壓力地區之生產據點均為紙器廠,相較於造紙廠,其取水量及耗水量均極低,且均設於當地政府縝密規劃的工業區,依工業區規範精準預估、合理取用自來水。製程排放水均先經廠內處理至優於或符合法規標準後,再經工業區污水處理系統,進行二次處理才排放至自然水體。在嚴格管理下,壓力地區生產據點的取水量與耗水量僅分別佔永豐餘總取水量與總耗水量的0.28%與2.42%,比例極低。
永豐餘從農林餘料起家製作建材和造紙,珍惜自然資源,秉持零廢棄,逐漸形成永續的全循環經濟,讓餘料、副產品和能資源,在價值鏈中最佳化投入、活動與產出,並找到新的應用場景。我們逐步發展出三大廢棄物管理策略,訂下2030年廢棄物資源化比例達95%的目標,並朝每年廢棄物委外處理量較前一年減1%努力。
廢棄物產生與處置現況
廠區內廢棄物優先考量是否可資源化處理,包含再使用、再生利用,及製成替代燃料等方式,無法再利用者才予以焚化或掩埋方式處理。2024年廢棄物總產生量雖增加,但經資源化處理總量亦提升,較前一年增3.2%。廠內廢棄物資源化主要為再生利用(41.5%)、製成替代燃料(33.6%),及再使用製成紙類產品(18%),資源化比例達93.1%。
廢棄物管理及措施
合理規劃生產訂單 :加强生產活動的管理和控制,透過原物料的最佳使用,減少浪費及損耗造成的廢棄物產出。
加強回收再利用的原料及技術 :強化廢棄物管理,確保資源再利用,回收原料包括農林副產品、纖維、回收紙、水性印刷顏料、鐵線等。例如揚州廠從稻稈中提取秸稈纖維,製成秸稈生物漿nPulp,再加工為各式綠色包材。另透過加強分類與引進回收技術,減少廢棄與化石燃料使用,將外部成本轉為獲利。廢棄物可直接再製為造紙、農業肥料,或利用木質素回收、沼氣發電、餘泥再利用及零燃煤汽電共生等再生技術循環利用。
產品重新設計 :透過產品設計改善回收處理效率,例如中華紙漿的可全紙回收品牌「益利(CircuWell)」非塑系列,可直接進入回收系統,讓使用後的產品更容易回收再利用,提升纖維回收再利用比例。
落實環境管理降低衝擊 :依循ISO 14001,廢棄物產出後按次紀錄、每月盤點統計、每年定期風險鑑別、內外部稽核,並以經營月報或網路申報進行追蹤。另針對加強列管的廢棄物,鑑定危害與執行改善,減少其對環境的衝擊。
追蹤流向妥善處理 :透過政府廢棄物管理系統中GPS路徑與妥善處理聯單等紀錄,追蹤廢棄物離場流向及最終處置,並不定期跟車監督第三方廢棄物處理活動,確保清除處理業者遵循法規及合約要求。
投入研發減廢 :因應公司低碳燃料政策,成立廢棄物應用專責單位,去化廠內餘料及外部再利用料源以產製燃料,例如設立木造粒產線,產製低碳燃料用以替煤減碳。研發部門亦持續推動廠內再利用,引進新技術或流程。
廢棄物的產生量(單位:公噸)
廢棄物組成成份
2021
2022
2023
2024
非有害排渣 (輕排渣/邊角料+重排渣)
213,042
168,800
175,862
184,361
非有害餘泥
156,968
201,704
198,545
206,088
非有害 / 非危廢燃燒灰 ( 飛灰 + 底灰 )
185,822
158,485
182,977
185,808
其他非有害
15,768
8,803
5,060
5,800
有害事業廢棄物
249
445
764
385.6
廢棄物總量
571,849
537,517
563,208
582,443
廢棄物處置方式分類(單位:公噸)
移轉與處置方式分類* (單位:公噸)
2021
2022
2023
2024
再使用準備(做成紙類產品)
111,183
92,237
56,592
67,575
再生利用(做成其他產品,含固化物理處理後做成其他產品)
231,688
231,322
40,912
40,034
製成替代燃料
189,495
193,143
96,749
91,102
焚化
19,570
15,019
2,222
5,200
掩埋
2,321
7,502
418
626
其他處理方式
12,125
6,120
132
429
廢棄物總量
571,849
537,743
197,205
204,966
*資料範疇包含「本報告書包含之實體」中工紙紙器事業群台灣及越南所有生產據點。 *資源化比例 = (再使用+再生利用+製成替代燃料)/廢棄物總量。 * 移轉與處置方式分類說明: 1.再生利用所製成之產品包括水泥原料、水泥製品、保溫材料與肥料等。 2. 其他處理方式係交由第三方機構再生利用,或合法第三方廢棄物處置機構統一處理。
永豐餘所有大型生產據點皆裝設有集塵系統及監測設備,不間斷地查核、隨時調控與定期回報,確保無破壞臭氧層相關物質(ODS)的排放,嚴格進行空氣品質控管並依法申報。依照經濟部工業局溫室氣體盤查公告提供的係數和辦法,進行現場盤查,主要依ISO14064-1、GHG Protocol規範,台灣廠區採IPCC AR5,其中投控(母公司)和台灣紙器廠則採IPCC AR6;大陸廠區採IPCC AR6或《造紙行業核算指南》。統一揭露範疇一和範疇二,其中大陸紙器的範疇一以鍋爐相關排放量為主,而越南紙器目前僅盤查電力相關之範疇二排放量;另揚州廠和鼎豐紙業依《造紙行業核算指南》,計算化石燃料燃燒、過程、廢水處理、淨購入電力、淨購入熱力等五項排放量,前三項納入範疇一統計,後兩項納入範疇二。
不論依法或自主盤查,或搭配政府計畫,永豐餘依照 氣候相關財務資訊揭露(TCFD) 的核心要素作為鑑別分析時的資訊架構,全面鑑別潛在的氣候風險並進行管理,以嚴謹態度執行溫室氣體減量計畫,確實盤查現有排放源種類及排放總量,提高循環再生燃料占比,持續節能與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積極地進行調適與減緩行動以保障永豐餘的人員與資產,朝全球淨零碳排目標貢獻心力。
非溫室氣體排放量(單位:公噸)
2021
2022
2023
2024
氮氧化物(NOx)
1,249
954
980
878
硫氧化物(SOx)
1,221
892
704
647
懸浮微粒(PM)
224
213
196
201
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s)
140
183
153
205
其他非溫室氣體排放
0.08
0.1
0.1
0.2
數據覆蓋率
100%
100%
100%
100%
*資料範疇:「本報告書包含之實體」中所有生產據點。 *其他空氣污染物包含受環境部「固定污染源有害空氣污染物排放標準」規範,排放量極低之鉛、鎘、汞、砷、六價鉻等,及其相關化合物的HAPs排放。2022、2023、2024年分別排放0.1、0.1、0.2公噸。 *排放量統計以實際有檢測之廠區及汙染物項目為準。 *VOCs較前一年增加主因為2024年Q3部分廠區溶劑回收設備異常導致回收率下降,排放量增加,已於Q4完成改善。